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寿险”)成立于2001年11月,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专业寿险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是国内领先的“A+H”股上市综合性保险集团。
2017年公司实现新业务价值267.23亿元,同比增长40.3%;实现保费收入1756.28亿元,同比增长27.9%;实现净利润100.7亿元;总资产达到9771.86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245%,高于充足Ⅱ类公司监管要求。公司在全国设有2800多家分支机构,拥有4万名员工和80余万名营销员。主要经营指标在国内寿险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太平洋寿险以“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为使命,坚持价值可持续增长、坚持协调平衡发展、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建立了跨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公司致力于提供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覆盖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多个领域。公司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新技术应用的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加快布局企业级移动应用,聚焦客户端,形成了以“神行太保”、“太平洋寿险”APP、 “太平洋寿险”官微及“科技个险”四大应用平台为主要构成的企业级移动应用体系,推动销售和服务模式在业内率先转型,带给客户便捷贴心的服务体验。公司坚持诚信经营,认真履行保险责任,切实保障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未来,太平洋寿险将坚持保险业姓保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转型2.0,为客户、股东、员工、行业、社会、环境等利益相关方持续创造共享价值。
广州,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南粤名城,既是千年商都的繁华缩影,也是山水相依的生态典范。珠江穿城而过,白云山葱郁绵延,海珠湿地如翡翠镶嵌在城央,春有木棉似火,夏有紫荆如霞,秋日白鹭翩跹,冬日候鸟栖居。在这片“半城绿意半城水”的土地上,现代都市的摩天大楼与自然野趣的湿地森林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
山水之城,万物共生
广州的生态之美,藏在海珠湿地绵延十公里的宫粉紫荆花带里,春风吹过,粉色花瓣如云霞漫卷;藏在天堂顶原始森林的溪涧中,飞瀑草在消失60年后重现踪迹;更藏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温室群中,奇花异草与昆虫新物种“海珠珐轴甲”“海珠微瓢虫”共同演绎着生命的奥秘。作为全国首个“湿地群”城市,1100公顷的海珠湿地不仅是候鸟迁徙的驿站,更化身“城市绿肺”,通过潮汐动力净化水质,让PM2.5浓度降至25微克/立方米,成为万亿级产业集群旁的生态绿洲。
湾区枢纽,活力脉动
三江汇流的天然禀赋,让广州自古便是通联世界的枢纽。如今,白云国际机场的航班穿梭云端,南沙港的巨轮通达四海,高铁网络纵横南北,科技创新走廊串联湾区。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以“千年商都”的底蕴拥抱数字化浪潮,新能源汽车产量翻倍增长,碳排放权交易领跑全国,绿色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珠江新城的璀璨灯火到黄埔古港的斑驳石阶,传统与现代在此交织成独特的城市韵律。
太保相伴,护航美好
在这片热土上,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广东分公司已深耕二十余载。作为首家沪粤两地三地上市的保险机构,太保寿险以“长航行动”为锚,将金融活水注入湾区建设。2025年乔迁珠江新城金融大厦后,公司创新推出“职域卓越”年金保险,为企业职工打造从财富管理到健康养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更以智慧养老社区“百岁居”为样板,通过适老化改造和医康养生态闭环,让“银发族”在温泉氤氲的从化山水间安享晚年。
从守护“广州蓝”的空气质量监测,到支持番禺绿色租赁项目落地;从“蓝丝带”爱心工程帮扶先心病儿童,到“Love365计划”精准扶贫,太保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正如海珠湿地的垛基果林见证着生态修复的奇迹,这家扎根广州的险企,正以金融笔墨续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湾区新篇。
终身寿险是一种为被保险人提供终身保障的险种,其核心特点在于保障期限覆盖人的一生,并通过现金价值积累实现储蓄与财富传承功能。以下从核心功能、产品形态、适用场景及注意事项四方面展开介绍:
一、核心功能:保障与储蓄双重属性
终身寿险的保障本质是终身死亡保险,无论被保险人在何时身故或全残(部分产品含全残责任),保险公司均按约定保额赔付。例如,一位35岁男性投保200万元终身寿险,若60岁时因病身故,家人可获全额赔付,用于偿还房贷或维持生活开支。与传统定期寿险相比,其保障无期限限制,适合追求"确定性"的群体。
在储蓄功能上,终身寿险通过现金价值逐年复利增长,形成"时间杠杆"。例如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通常以年化3%-3.5%递增,投保第20年现金价值可能超过已缴保费。这种特性使其兼具资产保值功能,部分产品支持减保领取现金价值,可作为教育金、养老金的补充来源。
二、产品形态:定额与增额双轨并行
当前市场主流产品分为两类:
1. 定额终身寿险:保额固定,侧重高杠杆保障。例如某产品趸交100万元保费,身故即赔付500万元,适合短期内需高额保障的企业主。
2. 增额终身寿险:保额按约定利率复利增长,侧重长期储蓄。以30岁女性年缴10万元、缴5年为例,60岁时现金价值可达约200万元,年均回报率约3.2%。这类产品因灵活性高,2021年已占据银保渠道期交产品七成份额。
缴费方式上提供趸交、10/20/30年分期等选择。限期缴费(如20年缴清)适合现金流稳定人群,而趸交则能更快积累现金价值。部分产品还附加重疾、意外保障,形成"保障+理财"组合。
三、适用场景:从风险对冲到财富传承
1. 家庭责任覆盖:针对家庭经济支柱设计,保额建议覆盖5-10倍年收入+负债。例如年收入50万元、房贷300万元的家庭,可配置500-800万元保额,防范收入中断风险。
2. 资产隔离与传承:通过指定受益人规避遗产纠纷,保险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且可通过保险金信托实现分期给付。如企业主将2000万元资产转化为保单,既能规避债务风险,又能确保子女按月领取生活费。
3. 中长期财务规划:增额寿险的锁定利率特性,在低息环境下可作为安全资产配置。45岁投保人通过年缴20万元、缴10年,可在退休后通过减保实现每月2万元养老补充。
四、选择策略与注意事项
1. 需求匹配优先:普通家庭建议"定期寿险+增额寿险"组合,用定期险覆盖房贷高峰期的风险,用增额险实现养老储备。高净值家庭可侧重增额产品的资产传承功能。
2. 关注关键指标:增额产品需对比实际收益率(IRR)、减保规则及现金价值增速;定额产品需比较保费杠杆比,如40岁男性每万元保费对应保额。
3. 规避常见误区:
• 误将终身寿险等同于短期理财,忽视前5年退保损失可能达50%;
• 忽略健康告知要求,带病投保可能导致拒赔;
• 盲目追求高保额导致缴费压力过大,建议保费占比不超过家庭年收入15%。
终身寿险的本质是"用时间换空间"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于追求终身保障、有资产配置需求的人群,它如同一把兼具盾牌与钥匙功能的金融工具——既能抵御生命风险冲击,又能开启财富有序传承的大门。在选择时,需结合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财务目标及风险偏好综合考量,必要时可借助专业顾问进行保单检视与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