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本证券化?资本证券化有哪些作用?
什么是资本证券化?
资本证券化,是指各种有价证券在资本总量中不断扩大和增强的过程。一般来说,资本证券化的程度,可用一国的证券余额即市值与货币总量或货款规模的比率,或者用一国的证券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从趋势看,一定时期内—国金融结构中有价证券比重越高,该国经济能够容纳的金融工具或金融活动总量就越多,从而金融市场所处的层次和阶段就越高。这里所指的有价证券,除了债券和股票外,还包括各种融资券、基金券、票据以及其它的证券化融资工具。
资本证券化有哪些作用?
增强资本流动性,提高资本效率
资本证券化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增强资本效率,使资本的作用更能得到发挥。资本是过去财富的利用,而要使财富得到充分利用,就必然增加其流动性,提高其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由于资本证券化,使得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并使资本细分化,从而可以使资本具有高流动性和对社会的高强度渗透力,从而使资本大量减少了沉淀、闲置和浪费的状况,并在流动中增强了活力。
资本证券化适应了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必须走规模经济之路。于是,经济机制需要创造出一种能满足大量资本需求且能长期稳定供给资本的工具。无疑,单靠银行间接融资是很难满足这一需求的,而且银行也难长期稳定地向社会大规模提供资本。换言之,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金融机制中仅有货币形式的金融工具已力不从心,社会需要创造出既能够大量满足资金使用者的需要又能够使货币供给量相对稳定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就是债券和股票等。它们一旦产主并介入经济体系中,必然使经济运行机制各方面及各环节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推动商品经济跃入新的层次或阶段。
弥补了银行作用的不足
银行主要通过货币的存、贷业务来满足社会资金需求,由于存款创造货币倍数原理的作用,银行不能将全部存款转为贷款投放到经济领域中去,否则流通中货币总量会迅速扩张,引发通货膨胀。在这类金融机制的作用下,国民经济常常陷入两难选择,要么多发货币通货膨胀,要么资金不足,甚至发生资金不足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矛盾现象。